一年拓四国,Keeta靠什么赢在中东
9月27日,Keeta正式上线中东"超级枢纽"——阿联酋的迪拜。作为中东的金融与物流枢纽,迪拜一直是全球外卖巨头眼中的必争之地。Keeta的落子,不仅是进一步完善中东市场布局的标志性动作,也为美团出海中东一周年添上浓墨重彩的点睛一笔。
9月27日,Keeta正式上线中东"超级枢纽"——阿联酋的迪拜。作为中东的金融与物流枢纽,迪拜一直是全球外卖巨头眼中的必争之地。Keeta的落子,不仅是进一步完善中东市场布局的标志性动作,也为美团出海中东一周年添上浓墨重彩的点睛一笔。
值此其在沙特阿拉伯上线一周年之际,美团海外外卖业务Keeta即将于本周六(9月27日)上午11点在阿联酋迪拜正式上线——这是Keeta进驻的第四个中东国家。
到本周末,美团Keeta这两个月的时间已经在海湾地区开拓了三个新市场 - 包括8月上线的卡塔尔和9月15日上线的科威特。
墨腾在科威特的朋友昨天收到了美团海外外卖业务Keeta的推送,宣布Keeta在科威特的业务将于9月15日(也就是今天)当地时间11点正式开业。
黄婷的同事大多使用自行车或摩托车,用Keeta内部的话说,他们是所谓的骑兵。穿梭于香港的繁忙街头与狭窄巷弄间,黄婷一个班六小时走下来,步数可达4万步。
在经历了长达半年的外卖补贴大战后,即时零售市场逐渐回归理性,激烈的价格战告一段落。美团创始人王兴在中秋节前夕发布了全员信,总结过去一年的成绩,并释放了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二季度,外卖行业关键词是“加速”。各家财报备受关注,美团提交的答卷则传递出两条清晰的增长逻辑:其一,即时零售的胜负仍在“基本面”和“基础”,美团在供给、配送、价格上的系统能力持续加厚——App月活超 5亿,用户年均交易频次创新高;其二,新业务持续突破,海外品牌
然而,今天在距离中国1.8万公里外的南美大陆上,两家同样来自中国的互联网巨头——滴滴和美团,却正上演着现代版的“相煎何太急”。
这一季,美团的收入为918亿元,同比增长11.7%。受竞争影响最深的核心本地商业分部,收入同比增长7.7%至653亿元,经营溢利则同比大幅下降75.6%至37亿元,经营利润率同比下降19.4个百分点至5.7%——承压明显。
美团“将不断发展,并将配送服务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”。帕伊姆表示,中国企业带来的竞争可能会促使老牌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,并降低餐厅收费,最终实现更便宜的配送服务。
今年国内互联网圈最吸引眼球的大事件,莫过于京东(09618.HK)以“鲶鱼”姿态高调入局外卖市场,从而掀起了新一轮的行业激战。阿里巴巴(09988.HK)的淘宝也随即携闪购业务低调入场,形成了“双雄围剿”之势。
第二季度,美团继续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即时消费体验,美团App的月活跃用户突破5亿,用户交易频次再次创下历史新高。7月份,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峰值突破1.5亿单,创造新纪录。
自美团宣布海外业务Keeta将进入巴西市场以来的三个多月里,准备工作一直紧锣密鼓 - 尽管今天刚发布的Q2财报的利润都被国内的竞争磨没了,但Keeta在巴西的决心和时间线目前看起来没受到什么实质的影响。
沙特人口总数突破3300万人,外卖市场用户数量逐年递增,后续向GCC国家开拓市场有望进一步带来增量用户空间。根据Statista数据显示,2024年沙特总人口达3396万人(包括沙特公民和非沙特居民),同比增长2.1%,2026年预计可增长至3517万人。沙特
比如,快手首次实现了季度经营利润转正,其背后是对核心市场的深耕细做;阿里巴巴的海外业务亏损收窄,并预期下一财年海外电商业务实现单季度整体盈利。
美团 财报 aidc keeta pubgmobile 2025-06-03 10:09 13
过去多年,国内的互联网大厂,在海外市场,很多都进行过本地生活的探索。在今年,这些互联网大厂,都不约而同地将目标锁定到了巴西。
近日,美团发布的2025年一季报显示,一季度该公司实现收入866亿元,同比增长18.1%;经调整EBITDA为123.02亿元,同比增长52.4%;经调整溢利净额为109.49亿元,同比增长46.2%。
上周,美团宣布未来几个月将正式把海外版外卖平台Keeta引入巴西,并在未来5年内在巴西投资10亿美元来支持该项目。据雷锋网,Keeta负责人仇广宇还从沙特转移到巴西办公。美团外卖出海继香港、沙特之后的第三站,就要启动。
5月14日,Uber 和 iFood 宣布达成战略合作。双方用户将实现互通,即 iFood 用户可通过 iFood 应用直接预订 Uber,而 Uber 用户也能在应用内使用 iFood 的食品、杂货、药品和便利配送服务,对应的功能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上线。
根据美国白宫5月12日发布的《修改对等关税税率以反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谈情况的行政令》,美方已于美东时间5月14日凌晨00:01撤销根据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(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